:::

 

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

中華民國溫泉觀光協會

政府研究資訊系統GRB

經濟部水利署

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

教師成績登錄入口

學生資訊網

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

溫泉研究中心

cnu

:::
學生園地/歷屆論文
年度:

98學年度

指導教授:
陳文福
學生:

林琪達

論文名稱:
礁溪溫泉之生成模式與觀測

礁溪溫泉是台灣重要的溫泉區之一,溫泉區日漸發展,溫泉旅館快速增加,溫泉水資源的使用與管理,面臨極大的挑戰。研究指出本區溫泉已經超抽,並導致溫泉分布範圍縮小與溫度降低。然而,因缺乏長期水位與水溫的監測數據,本區溫泉的成因、是否已過度抽用?仍無法定論。因此,為了瞭解現今溫泉區之狀況以及未來的永續發展,需要建立起此區之長期資料庫。

本研究藉由井溫剖面的量測,水文地質鑽探等資料綜合整理,提出一較具體的溫泉生成模式。並設立四個監測站,監測水位及水溫,以瞭解溫泉水資源的長期變化。

礁溪溫泉的來源為西測坡地下的四崚砂岩,熱水由砂岩裂隙上湧,進入上覆的沖積層後,向下游呈水平流動。熱水分布呈西北-東南長、東北-西南窄的長條形,軸長約1.5km、寬約1.0km。此沖積層在溫泉中上游厚度約20100m,往東南變厚可達200m。由上往下約可分三層,上下以礫石層為主、中間夾中細砂層。

礁溪溫泉的主要用水層次為地面下2050m深,此層之水位由西北往東南漸次降低。水位變動與降雨有明顯的相關,20089月降雨超過1000mm,水位上升即達16m。沖積層的溫度上下兩層較冷、中段較熱,推測因中段為主要抽水層次,人為抽水致使熱水較快補充。此主要熱水層之水溫由西北往東南漸次降低,源頭約65℃、中游55℃、下游45℃。

20078月至20101月、共二年半的監測,並沒有發現水位或水溫降低;相反的、太子井及國小井的水溫都有微升,推測溫泉井大量的抽熱水,對淺部地層有加熱作用。

:::

電話:06-2664911轉6150 專線:06-2662138 黃聖惠小姐 傳真:06-2662101
學校網址:
http://www.cnu.edu.tw/

學校地址:71710 台南縣仁德鄉二仁路一段60號

通過A+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